看“苏超”,人生就是博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张子森胡玲玲郭辰昊江苏报道,当中国国家队再次未能在世界杯上取得佳绩时,“苏超”突然变得火热,成为继“村超”之后另一个备受瞩目的民间联赛。在职业足球日益崩溃的背景下,民间足球的氛围却愈发热烈,这引发了业界的深思:如果各省的足球赛都能如火如荼,吸引民间高手,足球氛围得以传承,那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又何愁没有人才和战术可循?观看“苏超”,我们不仅是在关注一场比赛,更是在反思民间体育热情、地方文化的表达,以及中国足球未来的可能出路。
“苏超”和“村超”为何能走红?随着本周末“苏超”的再度燃起战火,多数人或许都想到了这个问题。本月14日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的记者走进淮安市体育中心,现场观看淮安队与南京队的较量。尽管当天气温逼近31摄氏度,潮湿的天气让人感到不适,早在中午12点,也就是开赛前的三个小时,体育中心外就已聚集了大批身穿红色球服的淮安队球迷,还有一些未能抢到票的球迷在外挥舞着应援横幅守候。贺一,作为淮安队的忠实支持者,曾参加过海选,但因个人原因未能入选,他每场比赛都以球迷身份在场,他期望淮安队能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自豪感。
南京队的球迷程康则一脸期待地表示,比赛没有结束前都无法确定胜负,他更加重视比赛中球员的拼搏精神。赛后,他打算和妻子游览淮安的景点,品尝当地的小龙虾,享受旅行的乐趣。从“村超”的万人空巷到“苏超”的全网热潮,足以证明足球的生命力深植于民间。“苏超”的参赛队伍来自江苏13个地市,网友们戏称这场比赛为“十三太保”的烽火较量。与职业联赛不同的是,参赛球员身份丰富多彩:有退役职业球员、个体工商户、空调维修工以及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。赛事没有高价外援,也没有商业噱头,纯粹的比赛氛围和浓厚的地域认同感,点燃了江苏乃至全国的足球热情。
实际上,许多省份都拥有自己的城市联赛,但长期以来却未受到广泛关注,观看人数寥寥以计。以山东省的齐鲁超级联赛为例,这一赛事已经举办十年,却是在“苏超”走红后才被众人所知。那为何“苏超”能迅速火爆?从“江苏没有江苏队”到“江苏全是江苏队”,“苏超”的兴起背后,正是江苏球迷期盼已久的归属感。南京的资深媒体人陈剑翔直言,江苏足球自苏宁解散以来,给球迷带来了一种缺失感,而“苏超”则让这种归属感重新回归。
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王小湾在接受采访时分析道,举办“苏超”可谓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其火爆与江苏长期对足球的重视分不开。江苏省内共有5支男子足球职业俱乐部,在青训、体教融合上也做得相对优秀,培养足球人才已有系统和基础。王小湾强调,足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,可以增强城市凝聚力,推动城市发展。前泰山队球员侯志强曾表示,职业球队能有效提升城市的活力与知名度,同时促进经济发展。
6月14日,淮安队与南京队的比赛如期进行。开场21分钟,南京队的滕帅为球队打入一球。仅仅4分钟后,淮安队何健头球破门,将比分扳平。随着比赛进行,球员们的体力逐渐消耗,有些甚至出现抽筋,但观众们并没有退场,依旧在为支持的球队呐喊。尽管比赛进行得颇为艰辛,双方都全力以赴,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足球盛宴。最终,比赛以1-1的平局收场,场内观众人数达到了26018人,几乎座无虚席,观众们手持小喇叭和鼓,声浪震天,氛围热烈。虽然每个球迷心中都有对胜负的渴望,但大家都认为,在休息日看一场纯粹的足球比赛无疑是件值得的事情。
与以往中超比赛不同的是,“苏超”的球员特别珍惜在场上的每一分钟。而在国足与印尼队的比赛中,球员们却习惯性选择倒地,期望得到裁判的判罚。这种现象与中超的比赛风格密切相关,尤其是主场作战的中超球员常常“卧草”,这种倾倒的戏剧化表演让球迷感到不满,也难以改变。然而在国际赛场上,裁判往往会鼓励进攻,保持比赛的流畅性,这种差别正是造成国足在国际赛场上屡屡失利的原因之一。
在“苏超”第四轮开始前,中超进行了两场比赛。国家队在被淘汰后,中超也恢复了以往的状态,假摔现象依旧,裁判的判罚也颇具争议。多年来,中国足球一直致力于冲击世界杯,却始终没有跳出这个瓶颈。近期,中国队在世预赛中以0:1败给印尼,意味着他们将连续第六次无法跻身世界杯正赛。分析人士指出,未来两年中国男足将缺席国际顶级赛事,这对球队的锤炼机遇是一大损失。央视近期发布的纪录片也提到,中国足球在技术上的落后,引发了外界的关注,这使得反思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性愈发显著。
在提到中国男足如何提升竞技成绩时,业内人士普遍强调青训与联赛的重要性。虽然大家意识到中国足球在落后,但到底差距有多大却没有明确的答案。值得一提的是,积极的消息也在不断传来。根据中国足协的数据显示,U系列队伍近期在多项比赛中逐渐表现出色,与过去无缘亚青赛和亚少赛形成鲜明对比。教练选拔、集训与比赛安排都显示出向好的趋势,青训需要时间,但努力最终会得到回报。
在谈到“苏超”这一业余赛事的成功之道时,可以看到它通过融入地域文化、降低参赛门槛,吸引了大量普通民众参与。这种模式不仅激发了大众对足球的热情,还为足球运动的普及奠定了基础,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足球的光明前景。当前,“苏超”积分榜第一的南通队,正是由本地俱乐部的青训体系打造。在鲁能基地备战“苏超”时,徐州队的队员们表示,他们非常珍惜这样的比赛机会。足球评论员沙元森指出,真正的足球强国需要强大的民间足球基础,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国家队。未来,如果各地能涌现出像“苏超”这样的地方性赛事,坚守“长期主义”,以城市文化为纽带,以青训为支柱,中国足球或许能真正找到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之路,成就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。“人生就是博”,足球不止于比赛,它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,是对热情与梦想的追求。
发表评论